目前分類:長庚醫訊- 癲癇的全方位治療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抗癲癇藥物簡介與使用通則

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  癲癇科主治醫師  李志鴻

癲癇藥的歷史

癲癇是很古老的疾病,但幾千年來人們對於癲癇一直束手無策,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有英國醫生使用溴化鉀治療癲癇。到了二十世紀初,德國醫生發現苯巴比妥可以有效治療癲癇,此藥物到現在仍在使用。一九三八年癲能停被發現,至今仍是最廣泛使用的抗癲癇藥物之一。接著醫學界於一九五三年發現癲通,一九七八年發現帝拔癲可用於治療癲癇。另外一些鎮靜劑如利福全,安定文,煩寧可用來治療急性或輔助治療慢性癲癇。以上的抗癲癇藥俗稱老藥

一九八零年代以後,各種新式抗癲癇藥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常用的包括赦癲易,樂命達,鎮頑癲,妥泰,概別癲,除癲達,優閒等等,這些藥物俗稱新藥

老藥與新藥各有優缺點

所謂的新藥並不一定代表藥效就比較好,而是廣泛而言副作用較少,且適用於某些老藥較難控制的特殊癲癇。老藥除了較便宜外,醫師對於其使用方法累積了相當之經驗;此外有些老藥有靜脈注射劑型,可以用於治療急性癲癇或癲癇重積狀態,並可隨時監測血中濃度,這是大部分新藥所欠缺的特點。而過往的經驗也指出,沒有單一藥物能良好的控制所有型態癲癇,也就是每個藥都有其特長,醫師得針對每個病人的需求作最好的處方。

各種型態癲癇的用藥原則也不同

抗癲癇藥物依據其藥理作用機轉可以分為鈉離子阻斷劑,丁氨基酪酸受體促進劑,鈣離子阻斷劑,谷氨酸鹽阻斷劑,突觸小泡拮抗劑,以及最新研發中的鉀離子阻斷劑等等。醫生會搭配不同作用機轉的抗癲癇藥以治療癲癇。癲癇主要可分作部分型癲癇與廣泛性癲癇兩大類,部分型癲癇的首選藥物包括癲通,癲能停,除癲達,優閒;而廣泛型癲癇的首選藥物則以帝拔癲,樂命達,妥泰為主。以上敘述的內容太過專業,一般民眾難以了解,以下僅就治療癲癇的原則作簡單介紹。

治療癲癇需全面考量、因人而異

有些抗癲癇藥有較強的鎮靜效果,甚至影響認知記憶功能,如苯巴比妥,癲能停,鎮靜劑,妥泰。例如妥泰有報導可能影響語言功能,尤其是物品的命名功能,用於學齡中甚至有學習障礙的小孩就要注意。優閒則可能會出現情緒控制障礙,脾氣暴躁等現象。體重方面,帝拔癲會使體重增加,這也是許多年輕女性最在意的部分;相反的,妥泰的副作用是會使體重下降,對年輕女性來說卻反而變成一項優點。其他跟外觀或體質相關的如帝拔癲容易落髮;癲能停會增加青春痘或使面容變粗糙,且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齒齦增生;帝拔癲與樂命達可能引起顫抖症。

因此臨床醫師治療患者時,抗癲癇藥的特性也是考量要點之一。例如對於脾氣暴躁或有憂鬱傾向的病人,帝拔癲,癲通,以及樂命達都兼有情緒穩定的效果;選擇帝拔癲或妥泰可以同時預防偏頭痛;至於肥胖的癲癇病人,在挑選藥物時則可以考慮妥泰以降低體重。

在婦女方面就更複雜些。服用大部分的抗癲癇藥會增加身體性荷爾蒙的代謝,而使避孕藥的效果變差;而懷孕後,由於肝臟腎臟的代謝能力增加以及體內的水分增加,又常會導致抗癲癇藥濃度下降。最重要的,在懷孕期間服用帝拔癲會大幅增加致畸胎率(接近10%),因此育齡婦女除非癲癇症只有帝拔癲能控制,否則盡量避免使用。

癲癇用藥需考慮與其它用藥的交互作用

癲癇藥物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相當複雜,常常造成臨床醫師給藥上的困擾,尤其可見於併用多科藥物的老年病人。大部分癲癇藥物由肝臟代謝,像苯巴比妥,癲能停,癲通,除癲達,樂命達,妥泰等會增加肝臟代謝酵素的能力,而降低其他抗癲癇藥的血中濃度;相反的,帝拔癲會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能力,而造成其他抗癲癇藥物濃度上升,增加藥物中毒的危險。

同樣的,抗癲癇藥物與精神病藥物、抗憂鬱藥物、某些止痛藥與抗生素、抗心律不整藥物、麻醉藥等也會引起程度不等的交互作用。最明顯的例子是同時使用癲能停與抗凝血藥物可邁丁的病人,起初癲能停會和血液中白蛋白結合,造成血中可邁丁的濃度上升;接下來癲能停因為增進肝臟酵素的功能,又會使可邁丁血中濃度下降,難以發揮藥效。

另外幾種抗癲癇藥主要由腎臟代謝:鎮頑癲,妥泰,優閒,赦癲易。肝臟不好的病人,如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,可以選擇這幾類由腎臟代謝的抗癲癇藥。妥泰比較特殊,它會自動在肝臟或腎臟間依不同身體狀況改變代謝比例。此外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抗癲癇藥時有時要減量,或在洗腎後補足其劑量。

結論

近年來由於抗癲癇藥的的快速發展,給予臨床醫師更多選擇,卻也增加了給藥的複雜度。醫師不只是針對癲癇型態用藥就好,還必須通盤考慮每位患者的狀況,特別是某些特殊族群(懷孕婦女與老年人的癲癇治療,在本期會有專文陳述)。病人要將自己的過去病史清楚告知醫師,並且完整提供目前服用的藥物,才能使臨床醫師做出最正確的判斷,讓癲癇藥物達到最佳的效果。

神經科疾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懷孕與癲癇

◎林口長庚神經內科系癲癇科主治醫師  鄭美雲

 

    大家聽到癲癇症這個診斷,普遍第一個反應是:「我們家族都沒有這個病啊!我怎麼會生這種病呢?」而第二個常見的問題則是:「蝦米,這不是小孩子才會得的病嗎?先天的嗎!我都長這麼大了,竟然會癲癇發作。」首先,要破除大眾的迷思,癲癇症遺傳的機率並不高;其次,各個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癲癇症。

    大家最不願或最害怕的,當屬懷孕時發生癲癇。我將以兩位臨床個案分享,以便大家了解。

    個案一:35歲女性,過去沒有癲癇病史,已育有一女,當時懷孕過程正常,小baby也很健康。過去曾經先後發生3次昏倒經驗,家屬和同事目擊她突然之間意識喪失,手腳抽搐筋。經過大家手忙腳亂的處理,數十分鐘後逐漸恢復意識。

    先生陪她來看神經科門診,腦波檢查發現左側顳葉區有頻繁癲癇波,我向她說明疾病的成因與使用癲癇藥治療的必要性,以免往後發生更嚴重的癲癇。用藥治療控制1~2個月,已經沒有再發生癲癇,可是,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!全家人都很擔心懷孕用藥的安全性,可是也知道不能不吃藥;如果懷孕時癲癇發作,孕婦及腹中的小孩都有危險啊!經過一番解釋溝通後,我們決定改變癲癇藥的種類,改為較不致畸胎,孕婦較適用的藥品,並補充足量的葉酸。

    個案二:34歲女性,已育有一名健康女孩,過去也沒有癲癇病史。她在家中連續2次癲癇發作,先生立即將她送醫,此時她腹中已懷有12周身孕。經由腦部核磁共振掃描,發現她的腦部靜脈栓塞,引起雙側大腦局部缺血併水腫現象,這應是造成癲癇的原因。住院後立即使用抗凝血劑與癲癇藥控制病情,癲癇次數減少,神經學功能也逐漸恢復。婦產科醫師仍建議留住胎兒,規律回診產檢,並且留意藥物副作用。往後半年多的門診追蹤,她與先生每次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在我告知凝血劑藥量正常,腦波也沒問題,心中的大石又稍稍放下一點了。婦產科方面,產檢超音波顯示胎兒發育良好,胎位也很正常。最後她自然產產下一名男嬰,雖然胎兒被發現有心室中膈缺損,但這還需要觀察一年,有些缺損會自動閉合;除此之外,一切正常。

    由以上個案得知,不僅僅是本身曾有癲癇病史的女性,懷孕時可能發生癲癇;原本正常的女性也可能因為懷孕產生的併發症而誘發癲癇。

    女性體內有兩種性激素與癲癇相關:雌性素 (estrogen)與黃體激素 (progesterone)。因為雌激素會誘發腦細胞結構及功能性改變,使癲癇易於發生,而雌激素於排卵時、生理期時會上升,很容易使癲癇頻率增加。相反的,黃體激素有減低癲癇發生的機會。懷孕時,「癲癇」應該是最常遇到的神經科疾病之一。約有三分之一的癲癇病患在懷孕時,癲癇頻率會上升,甚至有些人只有在懷孕時才會發作;而且,多半的癲癇發生在懷孕第一期後半或第二期初期,也就是懷孕的第3~4個月最容易發作。因為懷孕時的生理機能改變,如肝腎代謝率增加,會使得癲癇藥代謝比起未懷孕時快,體重上升也使癲癇藥物濃度相對不足,導致癲癇機會提高。這些狀況通常會在分娩後會回到正常狀態。

    懷孕也會影響凝血機能。少數病患因凝血機能過高,容易形成血栓,造成腦靜脈栓塞引發癲癇,如個案二所述。另一常見原因為子癇症 (eclampsia),是一種高度危險的懷孕併發症,多發生在子癇前症病患 (表現為妊娠高血壓、蛋白尿) 合併癲癇發作,治療需使用鎂離子和降血壓藥,與儘早將胎兒產下。

    一般孕婦產下畸形兒的比率約2~3%,而罹患癲癇症並使用癲癇藥的孕婦致畸胎率約6~9%。使用的藥物種類越多,風險更高。有些孕婦會因為擔心致畸胎而不敢用藥甚至自行減藥,但萬一沒有妥善控制癲癇,對母子反而更加危險。善用產檢超音波,便可降低產下畸形兒的機會。使用癲癇藥可能出現的畸形多以顏面與肢端為主,如鼻子扁、厚唇、人中過長、手指短;較少見的嚴重畸形,如神經管缺損、心臟病。

    癲癇藥物於懷孕中使用原則,是以最少之必要劑量,盡可能以單一種藥物控制,並於計畫懷孕前至懷孕期間補充葉酸 (每天2~4毫克),以減少胎兒神經管缺損的機率,並且要有正常生活作息及運動,規律飲食、戒菸酒。

    雖然潛藏可能的風險,但仍有9成以上的癲癇婦女都可以順利生產並擁有正常健康的寶寶,只有少數(2%)病患會在懷孕時發生全身型癲癇大發作。所以,只要與醫師配合準時服藥,避免過度擔心焦慮,妳絕對有很高的機會安然度過孕期,並且母子均安。

    至於使用癲癇藥物時可否哺餵母乳,應視藥物種類而定。幾乎所有癲癇藥物都可以在母乳中測出或多或少的藥量,依藥品種類不同,母乳中的藥物濃度約為母親血中濃度的10~90%。目前,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癲癇藥物會對新生兒產生臨床影響;且多數專家認為,使用癲癇藥並非哺乳的絕對禁忌。

    新一代癲癇藥物中,樂命達 (Lamotrigine)與優閒 (Levetiracetam)有較高的比例會分泌到乳汁中,假使產婦擔心的話,比較不建議授乳;但以樂命達為例,追蹤授乳母親一年後,發現這些新生兒並未出現藥物引起的副作用。其他如妥泰(Topiramate)、鎮頑癲 (Gabapentin)、赦癲易 (Vigabatrin),雖然也會分泌至乳汁內,但因為代謝速率快,剩餘在新生兒體內的濃度很低,尚未出現不良反應。較需要注意的是巴比妥(Phenobarbital)、利福全 (Clonazepam)等藥物,因為具有鎮靜安眠的作用,可能會引起新生兒易躁動、哺乳後嗜睡、或生長遲滯,臨床上不建議授乳。無論使用何種藥物,若發現以上症狀,需先停止哺乳,並與醫師討論能否繼續餵母乳。

神經科疾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